Rockbox 深潛,iPod classic 大解放!

前言
在那個10年之前,DAP 競爭不激烈的時刻,大家想要隨身系統有點水準,一大神器就是 Walkman 高階的 CD 隨身聽,另外一種神器就是能夠刷機的 MP3。
而 Rockbox 就是在那個刷機潮流誕生的產物,就像是隨身聽的 Linux 一樣,也讓許許多多的 iPod 型號也從蘋果的枷鎖解放了出來,讓 iPod 系列於 video、classic 年代站上了巔峰。
上一篇有提到我覺得 iPod classic 有一個缺點就是 iTunes 這個存在,把大家綁在生態圈當中。最麻煩的果然是「沒辦法透過資料夾來當中資料庫的架構」以及「主流的媒體格式無法播放」這兩點。除了這兩點,Rockbox 還連帶開啟了第三方軟體以及音質改善這兩個特性,讓許多喜歡音樂的人紛紛把自己的 iPod 刷成 Rockbox。
刷前準備
Macintosh 格式的 iPod
如果你跟我一樣把 iPod 格式化成 Macintosh 格式(HFS),那我們在操作之前得要轉成 Windows 格式(FAT32)才行。如果你是已經是 Windows 格式的話請略過。
有一點想要吐槽就是 Macintosh 格式只有在 macOS 讀得到,Windows 格式在 macOS 和 Windows 兩邊都能夠使用,那為什麽不在一開始就統一用 FAT32 就好勒,到底會有多少人把單擋 > 4GB 的東西傳進去呢?所以我推薦大家就同一格式化成 Windows 格式會比較好用。
將 iPod 插上電腦,iTunes 會提示這是一個 Macintosh 格式的 iPod,需要回復才能使用。
在這邊,回憶一下自己的音樂是否都有備份好了,那我們就回復把東西格式化掉吧。
各種條款們
下載中
回復中
做到這邊,我們就完成告一段落。
重新開機後也能夠在本機看到我們的 iPod,順便看看是掛在哪一個槽的。
Rockbox 工具
刷 Rockbox 只要有按照軟體給的指示,基本上是沒什麼太大危險性,在日後想要恢復也是 OK 的,所以不用太過擔心。
打開官網,直接下載最新的 Rockbox 即可。 Rockbox 3.15 Download
進去就會看到不同的系統,我們這邊選擇 Windows。
下載完解壓縮就會看到工具,把 iPod 插上電腦,打開程式。
第一次打開來會看到 Changelog,按 OK 跳過
第一次打開應用程式需要初次設定
剛剛不是說要看一下自己的 iPod 在哪個槽嗎?在我的電腦上是 D 槽。
並且按下 自動識別 就能夠抓到我的這台是 iPod Classic 6代,點擊 OK 繼續。
軟體主畫面,上面會列出我們需要安裝的東西。
如果已經有心儀的佈景主題,那在這邊就可以順道下載。
點擊 Install 就能夠安裝。
軟體會開始下載基本的內容並且開始安裝。
第一個提示點,請「迅速的」長按 Select(中間)跟 Menu鍵十幾秒。
而當 DFU 模式被偵測到了,軟體會提示第二次,放開 Select 和 Menu 鍵。
Rockbox 就會繼續完成安裝。
安裝完成通常會卡在這邊,請斷開 USB 線自己長按 Select + Menu 鍵重新啟動。
Rockbox 初次設定
基本上一開機就會進去 Rockbox 介面,那我們就開始吧。
UI 基本操作
- 滾輪:移動游標
- **MENU **:回到首頁
- 上一首:回上一頁
- 下一首:去下一頁
- ** SELECT **:確定
- 播放:播放
改多國語言字體
首先,如果要用這個佈景主題顯示多國語言,我們需要先改字體 Settings > Theme Settings > Font > 16-GNU-Unifont
雖然這個字體超級無敵霹靂難看,但是就是堪用。
後面會提到怎麼處理字體問題。
改語言繁體中文
選項在 Settings > General Settings > Language > chinese-trad
如果沒有搭配上面的改成 Unifont 字體,你現在應該會看到一大堆豆腐框框。
這個就是 Rockbox 老問題了,基本上對其他語言的自行字體支援得很差,除了改成 Unifont 以外,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做字體給 Rockbox 用。
不過現階段基本上基礎功能都沒問題,其實可以開始使用了。
佈景
佈景下載
佈景下載其實滿直觀的,你可以在官網查好要哪個佈景,請 Rockbox Utility 幫忙裝進去即可。
Rockbox themes for iPod Classic
舉例來說,我想要下載這個最多人用的 iClassic Theme,我就打開 Utility
Theme 進去點 Customize
這邊選擇需要的佈景主題,
點擊 Select,之後回主畫面 Install 安裝。
程式就會自動幫忙搞定了。
之後,就在這個地方更改佈景主題即可。 Settings > Theme Settings > Browse Theme Files > iClassic
要注意就是基本上大多數佈景主題都有預設字體,所以維持中文的狀態,剛剛設定的 Unifont 就會被覆蓋掉,因此可能會遇到摸著方塊改字體回 Unifont 的窘境。
是說 iClassic 雖然是最多人用的,但是 bug 意外的多。而且在中文底下搭配 Unifont 真的是難看得要命,超可怕的啦!
字體製作
字體準備
Unifont 真是個令人難以直視的東西,所以我們要來改變它。
首先,我們就先來準備一下字體,這邊就先以超萬用的思源黑體就來當作一個範例。
到思源黑體的 GitHub
Source Han Sans
點擊 Latest Release
在底下能找到 Language Specific OTFs,抓需要的字重下載即可。
當初我想要模擬 iPod UI,所以我就抓了 Medium 下來。
convttf 編譯
建議有需求的人可以在 Linux 或是 Windows Subsystem for Linux 底下進行。
在 Rockbox 的系統當中使用的字體格式是 fnt,所以我們下載的字體必須要經過轉檔才能使用。
首先,我們要先把 Rockbox 的原始碼給 clone 下來
|
|
Clone 下來之後,我們要來把 Convttf 給編起來,切換目錄到 tools 當中
|
|
編譯
|
|
雖然會跳一點警告,但是其實是 OK 的。
跑完之後,就會在 tools 底下產生一個叫做 convttf
的執行檔。
convttf 使用
使用方式為
|
|
所以假設我想要產生一個 24 點的思源黑體,間距為 1pt,那我們就輸入,然後把字體的檔案拖進終端機視窗裡面:
|
|
像這樣,程式就會在 rockbox/tools 資料夾裡面儲存一個轉好的檔案,而這個檔案就能夠被直接放進 iPod/.rockbox/fonts
來做使用。
有個 Tips 就是字體大小跟字體有絕對的關係,有些字體的上下行高空白空間會比較大,有些會比較小,所以直接使用佈景主題相同的字體大小直接放進 iPod 是行不通的。所以我們還是要慢慢調整出最適合的尺寸,尤其是我們這些 100% 得要換字體的中文使用者,這基本上就是必要的動作。
佈景主題修正
在官方的 Wiki 有提到佈景主題稱作 WPS(While Playing Display),是構成使用者介面的檔案。所以其實那些 theme 都是靠 WPS 把使用者介面搭起來的。
Custom WPS Display - File Format Specifications
那為什麼我們都已經搞定了字體問題,我們還要知道這件事呢?
因為絕大多數的佈景主題都已經有了預設的字型,像剛剛的 iClassic 就是一例
還記得剛剛的圖嗎?
我們幫 iClassic 主題換了字體,結果換 UI 頂端的「主題設定」這四個字壞掉變成豆腐了。
這是因為在 UI 頂端的文字內容,在程式碼當中是定義要使用 Helvetica 的,這個部分不會因為使用者自訂自己而改變。但也是因為西文字體根本不支援中文字元,再加上 Rockbox 不支援字體 Fallback 的功能,所以就整個直接壞掉在那邊了。
所以我們該怎麼辦呢?
我們就打開佈景主題的檔案去修改裡頭的參數。
以 iClassic 作舉例,位置通常都在 wps
資料夾當中。
我們可以用 vscode 一次修改 .fms
、.sbs
、.wps
檔案的內容
我們可以在程式碼裡頭搜尋 %Fl
的參數,並且修改成自己剛剛上面轉好的字體。(請確保剛剛的字體有確實放進 Fonts 資料夾)
另外,佈景主題的預設字體會存放在 .cfg
檔案裡面,修改 fonts:
後面的參數即可。
這樣我們在 iPod 就能夠看到實際的效果:
佈景小結
不過最後就沒有繼續用 iClassic 了,光是那個頂端列不完美的字體、莫名其妙被裁成梯形的專輯封面,以及沒調整好的播放介面文字,離完美真的有一大段落差,所以後來就放棄了。
在經歷了看大家恐怖的美感之後,找到了這個覺得滿簡約現代好看的,字體搭配也還算 OK,這邊分享給大家做一個參考:
總結
這樣研究跟測試一天就過去了,最後也弄到還算滿滿意的狀態。
意外地將關機的 iPod 插到電腦上,結果居然能開機進原來的韌體,所以其實現在 iPod 本身就是一個能夠雙重開機的概念。Rockbox 韌體並不會影響原廠韌體,可以透過開機切到 Hold 的方式來開機進原廠韌體,所以可能在 USB 相容性不好速度很慢的狀況下滿推薦在原廠韌體底下用
在檔案的部分,我再也脫離了轉 ALAC 丟 iTunes 的同步,就複製貼上一氣呵成其實使用體驗舒服多了,除了 USB 2.0 傳輸速度真的是慢到炸開以外。不過在播放的部分還是會因應不同的檔案大小與格式,播放前會有需要約一兩秒的 loading 等待時間,其實整體來說影響還算小。
音質的部分有劇烈的改變,在不調整任何設定的情況下,整體的解析有變好的趨勢,低頻較為凝聚,人聲向前靠,而高頻有推出一些但是細節量更多,所以很意外的營造出了有升級感的聽感。我想有空還可以再更近一步去調整播放的參數,但我現在就暫時滿足,好好享受音樂帶來的美好。
喔對了,還記得我在前一篇有提到那個謎之問題嗎?
無法充電的問題、掉檔的問題、強迫使用 iTunes 的問題在 Rockbox 底下可說是一次解決,真的是有夠意外的。尤其是那個充電問題更是讓我很驚訝,不管是用5W/12W或是副廠充電器都能夠為 iPod classic 進行充電,蘋果啊你到底在幹嘛…
最後最後,意外的不小心闖進了遊戲的 Tab,沒想到在安裝時幫我們裝了一大堆一大堆一大堆遊戲,連 2048 跟 Doom 都出現了,這個讓我超震驚。讓這樣一台小小的裝置玩一些動動腦的益智遊戲真的太棒啦!懷念接龍再回去官方韌體也能玩www
結論就是我覺得其實所有的 iPod classic 使用者都可以考慮刷 Rockbox,功能的完整度以及整體的穩定性已經都非常足夠而且成熟,能夠勝任每日的音樂時刻,希望我的這篇文章能幫助到 2020 才想要進入 iPod 世界的新手們。
不知道我有沒有提過我買了一台四百塊 iPod video 的事情。
稍微研究一下發現這個是超稀有的 5.5G,讓我開心到飛起來。其實除了鎖定按鈕和電池硬碟,其他所有的東西都是正常的。螢幕的可視角超差,在想這到底是有換過零件還是本來就這樣?
後來沈浸拿到稀有東西情緒的我,想說既然我手邊沒有零件就來把 classic 的零件移植過去吧。結果我之前黏了一塊泡棉膠實在是黏到靠北硬碟拆不下來,所以我就只好拿我的拆機刀進去把東西戳出來。
一戳發現膠黏在排線上結果被我拆爆了,So sad.
螢幕 bye bye,200新台幣飛天。
不過移植後的 iPod video 真的很棒,順便把壞掉的 Hold 鍵和耳機孔也一並替換掉,超猛殘膠用指甲油清除,酒精把髒污手垢擦乾淨,現在看起來還行。
後來想想可能也是一個契機吧,我想要把螢幕爆掉的 iPod classic 改成「偽 iPod video」,換上厚殼,外加超猛儲存空間,塑膠易拆面板,並且加上蝦趴大電池。
diyMOD還在考慮中,畢竟我現在根本就沒有要輸出擴大機的需求,再看看吧。(有看到有兩派,一派是直接短路,說沒加比加好,一派是在中間加電容,說這是正規做法,超混亂顆顆)
今天就先這樣吧,來去訂零件了(笑)
謝謝您的閱讀。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您的 5下鼓掌 將會成為我寫作的動力。
點擊上方鼓掌,登入 LikeCoinID,點擊鼓掌5下,
使我獲得回饋且無須付費,轉化為寫作的助力。
您也可以留言、追蹤我,在未來期望也能夠有與您交流互動的機會。